想象你拿着放大镜,顺着ST毅达的每一笔账走一遍。这不是讲故事,是用数字把公司“体温”量出来。我的前提数据(示例场景,单位:亿元):营收(近4年)40、44、48、52;净利润(含一次性)3.2、2.8、4.5、3.6;一次性项目:第3年+1.6(资产处置),第4年-0.4(减值)。股本2亿股,最近每股现金派息0.15元,假设股价3.5元/股。
- 股息与投资回报:每股派息0.15→股息率=0.15/3.5=4.29%。总分红=0.15*2亿=0.3亿元。配比净利润(最近一年3.6)分红支付率=0.3/3.6=8.3%,偏保守,但现金回报率对股东友好且留存用于扩张。
- 盈利波动:原始净利序列平均值 ≈3.525,样本标准差≈0.75,变异系数≈21%。剔除一次性后(调整后净利:3.2、2.8、2.9、4.0)平均≈3.475,标准差≈0.54,变异系数≈15.5%。结论:一次性项目增加了波动性,核心盈利更稳健。
- 非持续利润:第3年一次性+1.6,占当年净利35.6%,若把该项剔除,真实增长较平滑。分析流程:识别非经常项→剔除→计算调整后增长率与波动率。
- 市场份额扩大:假设行业规模近年分别为160、170、185、200亿元,公司收入占比由25.0%→25.9%→25.9%→26.0%,年均份额提升约0.33个百分点,说明在市场扩张与自身增长双重作用下实现稳定渗透。
- 通胀与消费趋势:若CPI=3%,名义营收同比+8.3%(48→52),真实营收增长≈8.3%-3%=5.3%,消费者在真实层面仍有增长空间,通胀并未完全侵蚀需求。
- 毛利率分解(示例):若销售成本占比由62%降至60%,毛利率由38%升至40%。分解为:价格效应+0.5pp、产品组合+1.5pp、规模与效率+0.0pp,说明组合优化是主要驱动。
分析过程遵循:明确假设→列出原始序列→计算关键比率(股息率、支付率、变异系数、市场份额)→剔除一次性项做敏感性分析→把通胀和消费作为外生变量调整真实增长→毛利率用价格/组合/效率三项分解。整体结论偏正面:公司现金分红稳健,剔除一次性后盈利更可预测,市场份额有小幅扩张,通胀影响可通过价格与产品结构优化部分抵消。若要进一步决策,请把真实近三年财报数替换进上述模型做精确测算。